2024年是著名画家亚明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壁画 。他的晚年是在洞庭东山度过的——那些年里,他为吴地培养了许多绘画人才,还在吴地留下了许多佳作。
亚明(1924—2002),原名叶家炳,号敬植,后改名亚明,安徽合肥人壁画 。1950年代起他开始专攻中国画,提出“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”。其作品有人物有山水,体现其坚实的传统画法基础,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,成为新金陵画派的著名画家,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。
1980年代 亚明到东山后,几经挑选,出资将省级文保单位绍德堂买下作为居所壁画 。他将居所命名为“近水山庄”,在这里辛勤创作,还在堂内的东、西两壁和大厅后壁创作了多幅壁画;后楼正中墙上的《江山万里图》长达16米,画得气韵生动,壮美无比。亚明去世后,这里被辟为“亚明纪念馆”,成为绘画爱好者拜谒、纪念他,并供各地游客参观学习的好处所。
亚明爱东山,足迹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壁画 。他经常去紫金庵参观、喝茶、会客、聊天,他觉得这里是他获得灵感的地方。1997年5月5日,亚明又到紫金庵品茗,和时任所长的卢向阳谈起想为紫金庵作壁画的事,两人一拍即合。随后卢向阳将晴川轩后面的空斗墙拆除,改筑扁砌实体墙、刮腻子、按要求粉平墙面……亚明则开始选素材、设计、描画草稿。1998年10月20日,他正式将画稿上墙,13天后告竣。当时亚明已经75岁高龄,上上下下构图、着色,为作画竭尽心力,画就的壁画即《寒山问,拾得语》。
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供图
寒山是唐代诗僧,贞观时人,住浙江天台境内的寒岩,所以被称为寒山子,他喜欢吟诗作偈壁画 。拾得也是诗僧,他是国清寺丰干老和尚在赤城道旁拾到的弃儿。寒山、拾得年龄相仿,相处和睦,经常在一起崇佛念经、吟诗作偈。他们的诗浅近易懂,富含哲理,许多都被收入《寒山子集》,他俩常被世人称为“和合二仙”。人们还常将他俩画成画,塑成像,供奉在寺庙里。苏州寒山寺就有“和合”像,二仙活泼和蔼令人生爱。
但亚明在紫金庵所作的《寒山问,拾得语》画中,寒山着浅灰色袍服,拾得着暗红色僧衣,对面而立壁画 。寥寥数笔将衣着破败、头发蓬乱的僧人勾画得简洁生动。画中寒山拖着鞋皮,低头颌首,委屈沮丧;拾得赤脚踏地,一手指着寒山,正开导着对面的好友,将他俩特定的身份,和面部表情勾勒得逼真动人。在寒、拾两人的上方,录有他俩的对话:“寒山问拾得:世间有谤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骗我,如何处之?拾得笑曰:只要忍他、让他、避他、由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过几年,你且看他!”此文出自《寒山拾得忍耐歌》。看似简单的问答,句子不长,却道出了高深的道理。使观者在反复玩味中体会到,僧出佛门,仍有许多烦恼,只有彻底放下,达到“不争”的境界,才是立世的真谛。画面除两位人物和对话外,完全留白,旁无一点多余的东西。这幅壁画画在紫金庵里,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得体,所以常常得到参观者的好评。
壁画完成后的第四年二月,亚明便驾鹤离开了人世壁画 。《寒山问,拾得语》是亚明晚年留在紫金庵里的不可多得的瑰丽之宝。
(原载于 《姑苏晚报》2024年09月04日 A08版)
作者:张志新
编辑:经纬